完美体育这里是仙游县第一个党支部——仙游上宫支部的旧址所在,这里有与“海上女神”妈祖林默、“临水夫人”陈靖姑并称莆田三大女神的吴圣天妃,这里还有四壁犹如斧劈刀削,石崖高耸云天,似巨龙穿凿而过,周遭群山起伏的龙穿城风景区……
兴化故郡,红色上宫,吴妈福地。游洋镇素有“千年古邑”之称,是一块弘扬革命传统的红色圣地,是一片历史底蕴深厚的“古色”福地,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绿色乡镇。
“古色”绵长,“红色”炽热,“绿色”清新。近年来,该镇探索走出增长与转型良性互动、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的发展路径,“三色”在游洋大地汇聚融合,交相辉映,散发出既独特又感人的魅力,描绘出了新时代莆田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游洋画卷。
6月25日,雨后的莆炎高速游洋互通口连接线,浮着一层如轻纱缭绕的云雾,在游洋岐山出入口,车辆如在仙境中穿行,农家房舍错落青山间。从高空俯瞰,互通口穿山越岭,云雾缭绕,宛如巨龙盘踞,纵横交错,好似一幅幽美的山水画。
从市区驱车经莆炎高速,不用1小时即可到达游洋镇,这在过去可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地处仙游北部山区的游洋镇,平均海拔495米,解决交通不便的难题,曾是镇里几代人的心愿。
“以前我们村都是些土路,通行不畅,‘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群众出行困难。”路窄坑多、坡陡弯急、崎岖难行,这是很多年前,游洋镇群众对过去路况的描述。
游洋东连涵江区庄边镇,西靠仙游县石苍乡,南接钟山镇,北承福州市永泰县梧桐镇,东南接壤城厢区常太镇,全镇17个行政村,地域跨度之大、山路之崎岖一直困扰着该镇经济社会发展。
道路通则百业兴,道路兴心畅。带着这样的目标,这几年,游洋镇大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方便群众出行,促进物质交流,进一步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于当地村民。
如今,多年夙愿一朝成真。打开地图,一条条贯通南北、承东启西、便捷通达的公路交通格局一目了然。游洋镇境内现有莆炎、沈海复线两条高速公路,总长度达8公里,还有一个高速公路互通口;联二线、纵三线两条国省干线公里,和石苍乡、庄边、钟山等乡镇相连。
“十三五”期间,新建及拓宽的乡道建设有11条,公路里程达60公里;新开新建及拓宽硬化的村道建设达50多条,总长度达120多公里。17个行政村的100多个自然村五年间全部实现村道硬化。
昔日山水阻隔,而今大道通途。该镇党委书记杨国石说,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公路,把游洋大大小小的村落串联起来,联二线分钟就可上高速走向全国。更是与福州、莆田、仙游城关均实现1个小时生活圈,让游洋逐步成为仙游北部山区交通枢纽。一条条崭新的道路,逐步成为了山区群众的幸福路、致富路。
在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今年“红色主题教育”掀起高潮。连日来,位于该镇东北部兴山村馨山书院的仙游上宫支部旧址成为我市众多党员干部向往的“网红”打卡地,也吸引了周边地区群众参观学习,每天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参加活动的“学员”。
作为仙游县第一个党支部的仙游上宫支部建立之后,成为仙游革命的发源地,以星火燎原之势,领导仙游地区革命斗争,进而强有力地支持莆田、闽中地区乃至全省的革命斗争,在福建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传承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这几年,仙游投资2000多万元提升红色教育基地,打造“重温入党誓词+参观仙游上宫支部旧址+参观档案文献展+专题党课”上宫特色教育模式。
展馆内设有革命油画展览、陈国柱故居展室、革命斗争物品陈列室、农耕文化展览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
从2019年7月重新对外开放至今,共有700多个单位,2.3万多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前来参观学习。
基地先后被授予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基地、莆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党史教育基地等荣誉。基地被列入市委党校、县委党校现场教学点。今年,基地还被确定为全省首批100个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之一。
红色已然成为游洋最鲜明的标识,给游洋的画卷添上了浓厚重彩的一笔。为更好用活红色资源,游洋还引进莆田市尖兵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依托“仙游上宫支部被授予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军旅教育基地,以军事观光为内容,融合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民兵预备役集训、学生军训、夏冬令营、企业培训为一体的新型休闲旅游体验基地,进一步打造游洋“国防教育研学+”品牌。从2020年9月份第一期项目正式投入使用至今,累计对外接待游客10000多名,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肯定。
挥洒笔墨继续绘制游洋画卷,那这其中肯定也少不了的颜色就是“古色”。游洋镇素有“千年古邑”之称,自唐之前游洋镇称游洋洞,唐代始称游洋镇。
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朝在游洋设置太平军(军的级别相当于当时州、府或现在的地级市和地区行署),为了加强行政管理同时成立兴安县,一军辖一县。第二年,把太平军改为兴化军,兴安县也改为兴化县,同时划莆田县、仙游县、福清(福清不久又划出去)归兴化军管辖,从此,福建成全了“八闽”组合。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兴化军移到莆田,兴化县治继续存在,直至元皇庆二年(1313年)移到广业里湘溪(新县)。334年来,游洋一直是莆田北部山区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境内名胜古迹繁多,不一而足。
境内有与“海上女神”妈祖林默、“临水夫人”陈靖姑并称莆田三大女神的吴圣天妃,吴圣天妃信俗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录,吴妈祖宫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兴角山上的全球最高、高20.15米的“吴圣天妃”铜像,以及其他存留的古村、古井、古道遗迹,更是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四方游客。
近年来,游洋人在擦亮“红色”“古色”招牌上下足了功夫。杨国石说,绿色是游洋的底色,红色是游洋的鲜明色,古色则是游洋的独特色。
结合景点奇特的龙穿城,耸立于苍莽林海中,山奇、林茂、岩峭、洞幽的天马山风景区,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聚仙堂,“桥头不见桥尾”的惠政桥等丰富的自然景点,游洋着眼保护青山绿水,开展粗溪小流域治理、绿化提升和生态护岸工程,将红色元素、文化元素、绿色元素注入各个环节,魅力老区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驻足休闲。
下一步,游洋镇将以“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乡村振兴”为统领,发挥好游洋交通、文化、生态比较优势和对台优势,坚持以“红色”为引领打造“红色旅游名镇”,以“古色”为依托打造“历史文化古镇”,以“绿色”为底色打造“生态农业强镇”,促进融合发展,为我市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贡献游洋力量。
“得益于路网的快捷,我们的蔬菜可快速实现从农田到餐桌!”昨日,在位于该镇梧椿村的莆田无疆生态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中心,一棵棵包装完好的小白菜被整齐装箱。
该公司总经理严生仁说,该基地位于游洋镇梧椿村,共流转土地600亩,建有大棚70亩,总投资约800万元,梧椿村全年气候温和,有着充足的日照且土壤肥沃,十分适合蔬菜的生长,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风水宝地”。
但早些年,受限于交通运输条件,物资进不去、产品出不来的窘状,让不少农业企业望而却步。
便捷的交通网,让在山区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成为可能,眼下,该基地已种植娃娃菜、西蓝花、上海青、韭菜、地瓜叶等20多种原生态绿色农产品,每天运出去的蔬菜有二三十吨。运输时长的压缩,大大提升了蔬菜新鲜程度,通过全程冷链运输送至福州,再派往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的大型商超,年产值可达400多万元。
蓬勃发展的产业带动了群众致富。该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的合作方式,游洋村和梧椿村的贫困户共20户曾投资入股致超种植合作社,然后由致超种植专业合作社与莆田无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每年每户可获得12%的固定收益。同时,还为当地群众提供31个就业岗位,每人每月收入2500-3000元。
道路一通天地宽。通过莆炎高速走出大山的不止这些绿色蔬菜,更有当地特色水果。
游洋镇是国家级生态乡镇,森林覆盖率达81.85%,常年平均温度20℃。有耕地面积2.3万亩,山地23.77万亩,是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重要区域。其中毛竹林近7万亩,为福建省九大毛竹丰产林培育基地之一。
可以说,绿色是游洋发展最靓丽的底色。镇长蔡永杰介绍,立足游洋生态绿色资源,该镇积极作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种植甜柿、猕猴桃、桔柚等特色水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逐步打出了游洋名优水果品牌。
截至目前,该镇已种植6300多亩甜柿;种植桔柚1300多亩,桔柚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种植猕猴桃300亩,新改建有机茶园920亩,新建设油茶示范片2000多亩,种植赣南桔200多亩。
独特的气候、肥沃的土壤,让水果口感甘甜美味,远销各地。绿色产业已然成为村民致富的“摇钱树”。
充分激活的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实现了给乡亲们带来美好生活的愿景。数据是最好的说明,全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7户1145人全部脱贫,7个贫困村全部摘帽;2020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550元,是2015年的2.28倍,绘就出了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画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13330005